目前分類:看戲♥看書 (4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時候,人生彎彎曲曲的連結很奇妙。大學時,特別選修家庭動力的相關課程,講師是已往生的丁思惠老師(資深醫院社工師),這是我大四、大五很深刻的回憶,老師總生動分享自己的成長歷程,回家功課不是寫課本的標準答案,而是省思家庭經驗與背景的影響,並層層引領看到與家庭無法切割的情感,原來曾帶給我苦楚的過去,卻是滋養成長的養分,這也是社工學習中少有的自我覺察課程。猶記得老師推薦說:「彰師大成立台灣第一間婚姻與家庭治療研究所,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讀!!」當我瀏覽學校網站時,不禁嘆口氣…測驗統計、諮商輔導…我根本沒有學過。

 

後來我沒有把這件事當成未來要努力的目標,悄悄塞在記憶中的一隅,隨著忙亂的腳步漸漸置之不理;但累積工作經驗和自我進修至今,感覺到家庭工作的重要,身為學校社工,很常有機會被拜託要和案家工作,一個被列為「個案」的孩子,即使評估家長教養責任難辭其咎,但當社工要進入家庭時,家中成員說的仍是對自己無害的話,指責孩子的不懂事。

 

文章標籤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是因為曾經看過畫展、看過繪本才會去電影院,我永遠記得在華山展館的二樓,兩個少男少女被沉甸甸的銀鑰包覆。那個虛擬到有生命的故事,攀到大銀幕述說自己的情感。

 

在真真假假的畫面裡,我捨不得女主角小美──13歲,承受許多無以復加的傷痛。應該溫暖又保護她的家,迴盪其中是下大人的爭吵和冷戰,爸媽看似疼惜不讓她參與每個衝突當下,這無情…把她遠遠拒於門外,濃鬱的無助,想要逃離卻又走不開,企圖做父母之間的和事者。當他們又再一次爭戰,爸媽的小女兒輕輕問:「可以一起拼拼圖嗎?」兒時曾有的幸福記憶,即使知道現在不會有肯定的答案。

 

文章標籤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總是習慣沖泡兩包咖啡在同一個杯子裡,同事們有人問我這樣喝不會太濃?有人問我要不要換別種口味?我也常常藉由這個話題和他們有小小交流,畢竟有時候我不太會在互動中有多餘的應答;或許上癮了,這是咖啡的癮,其實我不太講究繁瑣,只要喝的順口就好,我喝了幾口咖啡,仍是昏沉地數了數書中到底有幾篇故事,「1230、31…」手指移動指點每個標題,確認兩次後…數字是38

 

      38個故事擠在一本書裡,我覺得不會太濃,沒有過多的文字矯飾;直覺主角都像我們這樣平凡的人,但不知道自己某天成為主角,如果說起口味呀…應該是很大眾化的那種,他們就是身邊的人兒,你卻有所同感的會心、揪心甚至傷心。讀書的同時,不斷有似曾相似的感覺,我問自己──無解,但或許每個筆觸像極小時候看過的國片們,那是現在失去的純真和質樸,踏實的過生活,為生活而堅持。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的嬰孩,牙牙學語的第一個完整字音不外乎是媽媽、爸爸;等到小手拿著鉛筆時,好不容易一筆一畫寫出的完整名詞常是自己的名字。曾有老師說過,大部分人們的取名是父母親對孩子的期許,而有些種族、族群更是沿襲父執輩的名字承接,值得一提的是,台灣蘭嶼的達悟族,在未有子女前是用自己的本名,但有孩子後便不再使用,反而是改「夏曼(siaman+孩子名」,夏曼就是父母的意思,也代表他是某人的爸爸或媽媽。家族中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意味著血緣的傳承,甚至是家庭系統代代輪迴。

 

在個人身心發展的眾多學說裡,最大的共同點就是知能及階段任務皆集中在嬰幼兒至兒少時期茁長,而主要能提供他們滋養的溫床即是家庭。本書《家庭會傷人》,主要分為三部分:家庭系統略述、不健全的家庭素描、個人自我的救贖,作者以一個概括的核心「相互依存」攪和家庭成員的自我界線進而混淆家庭角色,猶如家庭中既定的舞步踏錯,因為父母不當的言行,孩子產生羞愧感並內化壓抑,種下日後和真正自我分離之果,一連串的上癮行為產生,傷害自己和他人卻沒有自知。雖然書中沒有出現「家庭輪迴」這名詞,但一再再的實例卻印證這惡性循環。托爾斯泰言:「所有快樂的家庭都很類似;各個不快樂的家庭則各有其不快樂的原因。」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時間不曾為誰停留,每個人扮演自己的角色向前走,伴隨的是分秒流逝。1994718日,一場撼動的人為災變,改變那些人心中註解的美好人生,和理所當然的生活;混亂又令人心碎的災難現場,眼淚無法填滿焦急盼望──對於親人生還的期待。Anita也在其中,事發當時她正整理家中經營的店舖,爆炸使她從梯架上摔下,所幸只有小傷,善心的陌生人帶至醫院就醫,也開始她流浪的旅行,只是她一直謹記媽媽去大使館之前的承諾,當長針指到十二的時候就會回來。

 

Anita一路走下去,遇到幾個短暫生命過客,留她幾宿過夜。因為她的純淨,反而映出其他人煩躁不穩的人生腳步,失意落魄又婚姻破裂的攝影師、親子危機的傳統華人婦女、孤獨自閉的護士大姐;其實他們不是很想收留她,只是側隱之心的不忍,我質疑為什麼他們不把Anita送去警局,影片中的解答出現…如果把她送到警察那裡,找不到她的家人就會被送到精神病院,難道要讓她過這樣可憐的生活?!日後和她的相處卻漸漸喜歡這個大孩子,他們的現況沒有因為她的出現而改變太多,但至少短暫脫離現實的桎梏,攝影師語重心長向她說:無論妳遇到什麼事情,都能保持平靜,不像我。的確她沒有太多煩惱,最愛的是熱可可和香草餅乾,會乖乖聽話也信任每個人。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爸爸說,要帶她去旅行;只是旅行目的地是修道院,從此再也沒見過他。印象只剩下他的背影,還有側臉貼在厚實背上的溫暖。女主角九歲,她說因為一根安全別針讓大人誤會傷害弟弟,片中一直沒有解答她離家的真正原因,那是她的猜疑,家庭中互動的步伐踩錯,孩子總是會把過錯攬在自己身上。記憶中的家人,畫面只有父親,沒有母親、沒有新媽、其他人。「每個孩子都需要愛,答應他們的事一定要做到!」這是當年我和部落小孩交陪當志工學到的,一個朋友曾告訴我,假日的時候會到育幼院陪小小院童,每回離開都很捨不得,一個小朋友說:姐姐,妳可不可以把我帶走?讓我和妳一起回家。

 

這是一個很細膩的故事,平實描述那些小女生在院裡的生活和心情,還有她們身旁的照顧者;影片舖敘緩緩步調,更讓每顆淚珠、燦爛笑顏深刻人心。在爸爸面前開心說笑、唱歌的女孩,緊記承諾,不承認自己被遺棄,但現實逼得她畏縮害怕又孤單的生活,她想逃,大門大開卻不知道要走向何方…或許任性曾經讓她得到大人的關懷,這裡不同,沒有人可以分享更多的關愛給她,小小年紀要學會的是獨立,最大的願景就是要被領養過新的人生;不能選擇命運,只得被擺布。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和成功說,這部片令我感動;我想感動的是,演員們在演出時的辛苦,還有導演是如何將一個念頭呈現抽象具體。還記得那時去看採排,QA時間導演說他的構想是美國文化對我們的影響,我一直以為是直線的立場,想不到真正看完100分鐘後,我好奇導演的腦袋到底裝了什麼?這戲是導演編的,當然有部分是演員共同發想。

 

看完後的窘迫在台北滂沱大雨中發酵,有些表演手法讓我覺得壓迫,好比女神卡卡滴腊油、麥當勞叔叔反覆又吃又吐嚼爛後的漢堡…打從我一開始去找執行製作成功取票時,她整個太㊣嚇到我,導演、演員…根本就不像那天我在排練場看到的那些人,我是不是也在做夢呀?他們像變了個人,演員扮了幾個角色在每一幕穿梭,人人過著同樣的生活,每天日覆一日,但殘忍的問我們:你的夢想是什麼?我突然又被這個問題問了一次,上次看《第36個故事》相同的事已經讓我不知所措;朋友在我身旁抽咽,我卻連眼淚怎麼流都不知道,說真的,我沒有夢想的藍圖,只有想做的事。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ROL (昨天 上午 12:28):

大飽大飽  我或許找到我們為什麼那麼愛買書的原因了!!!!!!

 "讀自己的書和借來的書時,在理解程度上會產生很大的差異,拿在手上的感覺會不一樣,所以心靈的敞開程度也會不同,同時得到的感動程度也會不同。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她們喝完調酒,我獨自走向夜裡的海,看見滿天微渺的星光,海水的潮起潮落,當然還有一對情侶併肩而坐;我們從頭城的海邊離開,車內有人單身,有人離婚獨自撫養女兒,有人和交往四年的初戀男友分手,有人現任男友有16歲的兒子…而我嚷嚷要男性友人的花名冊,我說:我要會讀書的,就是讀很多很多課外書的那種。

 

最後車內只剩我和她,她認真的問我:妳喜歡哪一型的?我說:我只想要白髮時有人和我手牽手;甚至他無法工作,我出去養家都可以。一個人寂靜時,我在想自己一向不懂愛,對於愛情我了解的太少,也無法感受和把握當下;但太多愛情的是是非非,現在卻已學會聆聽。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夜,我在宜蘭誠品結帳一本書,突然對櫃台上擺售的CD不斷打量,店員說,這是獨家販售的古典和爵士樂唱片,一時意亂情迷伸手取購,書和CD住進紙袋的同時,又意外得到《一頁台北+36個故事》的電影音樂選輯。我下決心回台北看電影,其實早就買了預售票,還附贈一個胸章。我喜歡聽輕音樂邊讀書,或是伴隨工作…只是幻想自己在誠品,心情會好點。看著誠品選輯的CD,我突然想到前男友,或許他會比我更適合這專輯,他懂樂理從小學鋼琴,好像也希望這學期可以有時間練琴…這就是愛情中我現階感受到的美好,即使分開沒有互動,但在一些場景不經意浮現對方的面容,像喝茶完後留在口中的回甘,有種自己會微笑地回韻。

 

《一頁台北》也是個愛情故事,我和大蓉坐在威秀最後排獨立的兩個位置,我們笑稱是情人座(有緣份我當然想和我的男孩)。這部片還蠻適合甜蜜蜜的情侶來看,兩人可以在漆黑中十指交纏和主角走闖台北,然後在落幕時牽手離開,下個約會的行程就安排師大夜市吧!(我幹嘛幫別人安排約會行程?!但是榮星花園也是好去處,有時間再走去松山機場附近看飛機…)戲中的男主角都好純情,為什麼我都只知道動物和人類在戀愛的事?(不好意思,單身有時候會憤世嫉俗)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異鄉人(局內局外)我會想到蔣勳老師?記得這本書當初在網路書店購物車裡,躺了很久;後來我不買了。只是麥田出版社又誘惑我這膚淺的讀者,竟然推出卡繆本人的封面版,他叼了快熄滅的菸看鏡頭,看書時我把名字模糊的主角假想是他,封面翻開的作者簡介,也是同一張照片,但為什麼我覺得他的眼光投射他方?

 

我不懂存在主義是什麼,即使選修過哲學概論,老師說的形而上還是哲學先烈,對我來說只是一頁頁現在看不明白的筆記。三月的最後星期天,我讓原本有的午茶聚會流標,溫暖的陽光四溢在我的周圍,光影對比的深淺不一,可以想像外面的風和日麗,我在看電視台選映的電影──幸福的彼端,難得我和自己邂逅在漸逝的時光。腦海一直流轉書中的星期日下午,主角坐在陽台看街上行人,我也緊湊街邊印證相似的午后,只是我比較幸運,附近有店家售鳥,所以鳥語加入在我的場景裡。雖然我是之後拖了幾天,才在一個陰冷又寧靜的時刻讀完。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一秒就是死亡。

 

這一陣子每晚會等到大愛台的證嚴法師開示,一幕幕有世界各地的天災,無論是大雨、旱災、地震…我不知道的一隅,人們正承受家毀人亡;畫面左上標記的日期,發現不過是前天、昨天的實況轉播,那些遙遠的國度,陷在沙發中看電視的我…有點無法想像。而有件事我一直知道,卻掩耳盜鈴的事不關己──中東國家和西方國家的爭亂,他們的深邃輪廓被戰火包覆,那是不止盡的戰爭,所謂的人禍。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eighborhood」…「hood」吹風…一個溫柔的女聲重覆這個單字,暫且停留在她脣上的鏡頭,聽著她的語調,我猜想是萬芳演出的角色。萬芳總是演疼愛小孩的母親,還記得她在【長假】中令人折服的演技;在意料之中,她演一位愛女為聽障的母親,身為社區的副主委,獨自和愛女同住屋簷下,夫婿的角色沒交代,在照顧者的身份上,一人扛起父母雙職;每日誠心禮佛,只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過得好。

 

主角是一位住中途之家的愛滋男孩,和他的同學兼鄰居的聽障女孩。他們的熟悉來自一場誤會,在返家途中的小徑,菩薩是他們友誼的見證人,也分享他們心中的孤獨。他們互傳折得四方的小紙條表示友好,男孩將自己的漫畫大方借給女孩,女孩總可以聽見對方內心的喜悲。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久沒有讀書了,當我重拾這本書的時候,我竟然放不下手。這是作者第四本的著作,也是我第四次購買他的書,《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再給我一天》雖然是虛擬的故事,我卻深深著迷,甚至被牽動進而對自己身邊友情、親情的沉思。老實說《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無論是第一次還是多年後再閱讀,我仍然沒有太多的感觸,這麼說來也有兩、三年沒重翻,或許現在有新啟發。但是,同為真實實錄的《一點小信仰》,這個標題並非強烈吸引我,甚至有些許的距離,是因為我對『信仰』並沒有太大的向心力,不過前幾本的佳作讓我對作者仍有一定的期待,翻閱後卻想不到越讀越愛不釋手;老樣子,我哭了,讀他的書一定會哭泣。這次卻是因為看到自己的渺小無知而難過,看到未知神聖的力量而感動。

 

書中的兩位主角,都是為神工作的大法師,但分別只是不同教派。之所以我會有很大的啟發,除了故事中兩人的人生故事,他們用自己的人生去實踐道義,也看到他們對神的崇敬,不是盲從的那種,而是體認『比自身更大的事物存在,獲得深刻而踏實的安慰。進入信仰的世界,將會發現人們相像的地方遠遠多於相異之處。』這一段是我從書背面抄寫下來的,第一次我不知道如何將自己的感動表達,只能意會而不能言談,或許是我自己也和作者一開始的心態相同,對於宗教敬而遠之,也像裡面描述的多數人,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和神接近;偏偏在我自己身上卻有一些無法描述的「偶然」,不知道是多愁善感,還是強加註解,只是種種的不可思議,讓我深刻強烈感受書中所要表達的意義。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一個陌生的圖書館讀完故事。紅外線上下掃射不屬於我的學生證進入,因為鞋跟的關係,發出叩叩的腳步聲讓我不得不小心走著;其實我很喜歡圖書館,剛好展出女性主義的書籍,趨前卻沒有一本書我所熟識。失望?但我後來把拖太久的小說讀完。

 

     故事的結局我不意外,也覺得該有個終點。經手過的兩個人告訴我不太知道書想表達什麼?簡單說來,只是幾個沒有朋友的人所發生的故事,還有類似桃花源記的想像,我定義現代寓言。沒辦法,我不懂希臘神話,所以無法侃侃而談這本書和神話的呼應。每每故事中出現的元素,所敘述的行為、特質,無論是實體的、抽象的…曾是我胡思亂想或是感受過的。結束時我沉在故事裡很久,有點無法和現實接軌,靈魂似乎也遺留在書中;這是我第一次發現原來我可以沉在幻境裡和現世區離。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朋友和自己很像,不用特別提醒還是告知,在她任何行蹤裡,會看到自己嘗試過或感興趣的事;就像分不明白清晨還是黃昏,某一刻日和月的曖昧地帶,天際沒有界線,熱天氣的澄亮還是冷天氣的灰沉。
    
     這是不約而同吧!白話一點,就是我去看了《不能沒有你》,阿葩也去看;其中不一樣的是,那場播映結束,她正起身離去時,突然戲院響起一片掌聲,原來是導演和三名主要演員現身台前!我只和她差了兩天去看,不同的戲院,我看的那場威秀剛好是《聽說》首映會,只見媒體包圍萬人迷彭于晏;可是我卻想在絕色舉手問戴導問題呀!!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記憶流逝時,什麼留在我們心中?看著一張張的臉孔浮現,又消失在生命之河裡…誰記起了我?或者我記起了誰?即使大鐘指針倒著走,我們仍被時間侷限。

 

一開始就是死亡,人出生就是邁向死亡,或是等待死亡。班傑明從老回返年輕的長成,故事大半在安養院裡,非裔的養父母在照顧老人,室友來來去去,每次有人去世,就會有人取代他的位置;還有曾在馬戲團的矮人族朋友…光是他前半生的周圍角色,誰不是社會上特別的一群?包含他自己也算是罕見疾病的病友。看著他的故事,感嘆故事人物的生命無常──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一系列命運交錯的事情,但何人都無法控制;回韻後卻是自己對生命的反省。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幾個故事交錯著,東南亞的移工不但徘徊在常見的街頭,也在書中發現腳步跨頁交踏──每個人的臉孔清晰浮現,說話的神情舉止,或是日夜未歇辛勤工作,或是手腳舞動吟懷鄉曲,或是木然循踏看似光明的未來。

 

       他們說的語話我懂了,不再是陌生的音韻;所謂的中文,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挑戰,在人生地不熟的台灣,卻也因為語言而設限。現實的環境怎麼看他們,只要看他們的勞動條件和工作環境就明白,冷冷一句:外勞,把他們丟進沸騰的熔爐攪和;沒有說話的餘地,也難有翻身的機會。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柯導演因為臨時抽不了身,所以不克前來。」開口的大姐向觀眾說明。問我們有沒有心得想要分享,由於恢復靈活腦袋需要時間,當下竟然說不出話來,我想到我的臨場反應也漸漸退步?!

 

《女人好望角》第三場──【中國正藍】,離開始還有一個半小時。我在女書店看著一櫃櫃的書籍,盤算女書週年慶一千元購書入會,出版品折扣很多,內心已經開始澎湃挑選想要讀的書;台北的星期六下午,充滿暖春滿溢的陽光,其實我還擔憂楊乃文的演唱會,可不可以買到自己心怡的座位?十二點開賣,宜蘭演藝廳售票處竟然沒人,網路上也查不到營業時間;便利店的電子售票,也沒有她的演唱會顯示…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命理節目總是有一天要講些靈異故事,某個一人值班的夜,我按下電視開關選擇這頻道,談靈異故事的總是這些來賓,他說:曾經有兩個年輕男子在高雄二十五淑女公墓求明牌,後來沒有開出求得數字,結果他們心生不滿而跑進墓園隨地小便,之後和女友雙雙到附近海產店用餐,所點的菜等了很久才從廚房端來,正當此二人大快朵頤的同時,有個聲音低沉地以閩語問魚肉好吃嗎?這才發現是被吃的魚開口說話,兩人害怕下衝出店門,隨即發生車禍。事後追究該海產店,他們說是「高中六號」,附近居民才說,這就是當年二十五淑女公墓發生船難的船名呀!

 

來賓講的信誓旦旦,不時有生動的神情手勢,只是我聽完故事後,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亂說,不知是故事中哪個人和你講這所謂的靈異事實。立即我關上電視,不太想因為怪力亂神被影響上班的心情。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