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人生彎彎曲曲的連結很奇妙。大學時,特別選修家庭動力的相關課程,講師是已往生的丁思惠老師(資深醫院社工師),這是我大四、大五很深刻的回憶,老師總生動分享自己的成長歷程,回家功課不是寫課本的標準答案,而是省思家庭經驗與背景的影響,並層層引領看到與家庭無法切割的情感,原來曾帶給我苦楚的過去,卻是滋養成長的養分,這也是社工學習中少有的自我覺察課程。猶記得老師推薦說:「彰師大成立台灣第一間婚姻與家庭治療研究所,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讀!!」當我瀏覽學校網站時,不禁嘆口氣…測驗統計、諮商輔導…我根本沒有學過。

 

後來我沒有把這件事當成未來要努力的目標,悄悄塞在記憶中的一隅,隨著忙亂的腳步漸漸置之不理;但累積工作經驗和自我進修至今,感覺到家庭工作的重要,身為學校社工,很常有機會被拜託要和案家工作,一個被列為「個案」的孩子,即使評估家長教養責任難辭其咎,但當社工要進入家庭時,家中成員說的仍是對自己無害的話,指責孩子的不懂事。

 

由於目前諮商理論,以個人為主角的立場較多,但一個社工視野見的是生態和系統,所以我的腦海裡又出現「家庭治療」的關鍵字,恰好張老師出版『關係的評估與修復』,小標題即是「培養家庭治療師必備的核心能力」。書中不時提到與學校合作的例子,少見工作場域「社工」的重要也被重覆論述,作者為家庭治療簡單的定義:(1)從系統脈絡理解案主的問題與症狀(2)從系統資源尋求解決之道。不強調各門各派的理論,而是以融合的方式去探究入門,或許說,也是把各大家做重點摘述,引導至實務工作。

 

閱讀的過程中,開始浮現了過往學習的點點滴滴,想到對我影響很深的丁老師;也連結到自身工作的情形,似乎又找到一位文字督導指點迷津,即使在專業專精上我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卻發現自己已經走到這一步──從社工橫跨到諮商,再到兩者交融的家庭治療。

 

不得不說我標註了許多重點,其中最喜歡也要再再提醒自己:進入案主的位置發言,治療師無論如何直白的面質,聽起來都會像愛之深、責之切,因為關心對方、為對方好而必須提醒對方,自然容易被案主接受。有時候我在想,我是當社工後才像社工,還是本來就有社工的特質?但助人工作對我而言是迷人的,有著學習不完的知識,一路上總有相扶相持的夥伴,然後探掘自己,盡綿薄之力陪伴需要小小溫暖的人們。

arrow
arrow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