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後:自由廣場
反正在中正紀念堂內走著,看到自由廣場四個字高高在上;我轉頭和小偶說,我一直覺得「自由廣場」四個字,讓我無法擺脫自由時報社論版的印象,也是叫「自由廣場」不是?我們坐下,面對著蔣公,聊了些自己對工作的期待,小偶說她無法想像前些時候蔣公旁邊放滿風箏的景象。
我提議走向國圖方向看看野草莓運動,剛好是一個小型音樂會的樣子,主持的教授深獲民眾們的支持和掌聲,不過我和小偶真的不知是誰,我們不斷在呢喃,站在我們前方的媽媽也不斷回頭看,我心中的OS:我不是來亂的,只是不認識主持人,請告訴我們主持人是誰。
而三鶯部落的活動也來到野草莓的側邊搭逢,這是和台北縣政府要拆遷另用有關,我對三鶯最大的印象,就是《破報》中不時有相關的訊息,但是我不是很有心關注,不過這已是進行一段時間的抗爭,想要知道事情真相可以查詢【三鶯部落後援會】。
自由廣場之下,人們參與自己支持的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其實有很多特別的裝置藝術出現,這樣抗爭的會場,有著上年紀的爸爸媽媽,青春正盛的年輕男女,不同世代的混合,不同種族族群…我看到一個紅燈時候,一輛汽車伸出四隻手拿手機或相機對著門坊下方拍照。這像某些電影畫面吸引著我。
小偶發現有一對中年爸爸媽媽穿著相同台灣意識的上衣,我說這樣很好,畢竟夫妻倆如果在家為柴米油鹽吵架的時候,某一方不一定會說:八點晚會開始,不要再吵了,該出門…之類的話。(這應該只有火象星座的人才辦的到,其他人還是繼續吵。)
就像看新聞一樣,無論是什麼新聞看看就好,鏡頭是拿著攝影機的人想拍的;所以我不太相信新聞內容,這只是一方的片面之詞。其實這篇文章和《詩人之夜》、《牯嶺街創意市集》是三胞胎,但是我想放些照片;以上都只是我的片面之詞,如有雷同,僅供參考,謝謝收看。
註:雷光夏的專輯很讚,適合寫文章用。
●事隔一星期,小偶說他朋友有要在野草莓學運表演,不過我事後才發現這個消息。自由廣場上的學運,其實當日看到比較多是爸爸媽媽來參與。一個學運,卻是跨世代的交流;在自由廣場我看到思想、言論的自由。
●當時還有兩個小男孩穿梭在人群裡發傳單,關於自己家鄉部落拆遷的問題;我看到坐在一邊休息的人們中,有個阿姨還問他們吃飯了沒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