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
我一直覺得她很漂亮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小王子的朋友老是自居失戀受害者,又偏偏老是失戀;身邊的朋友也全成為失戀受害者--因為要聽她不斷抱怨和哭訴…以社工專業而言,我想這好比家暴事件,除了有被打的受害者外,最可憐就是看到爸媽不和打鬧的小孩。

這些孩子又稱目睹兒,因持續、反覆地經驗暴力而常感到極端的恐懼、焦慮,且多數目睹兒會呈現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在情緒、生活適應、人際關係上產生問題與障礙,此外,因暴力發生所帶來一連串生活的改變也同時是目睹兒需要面對的問題。(本段文字由NPO新聞稿轉貼)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幾次實習,我輸入字碼打著座談與會者發言。當有機會打逐字稿的時候,通常會發現發言的人語意不順、措詞反覆、贅字一堆,特別是年輕人詞窮時,就會自己下結語:「…對!」我怎麼都不知你在對什麼?另外聽著發言人的自我介紹,我開始懷疑──怎麼已經是學生幹部、高階長官,話還說得顛三倒四?說話真是一門藝術呀,我想除了「看」坊間溝通大師的書學說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自己每次在外的發言錄下來,然後『打逐字稿』,就會知道為什麼打你發言的人會討厭你。

  而這次的內容是前些日子舉行的青少年政策白皮書行動計畫研討會,來自全國各縣市的青少年朋友參與其中,活動執行的單位主要為青少年做倡議發言,集結目前在做兒少相關的團體機構,一同在政策實務上向政府發聲,也會舉辦活動讓青少年參與。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親愛的大寶朋友及大寶:

由於最近這一學期來發生太多事,
大寶想向大家報告一下;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四月三十日我去參與「人口販運防制法」記者會;這是由數個機構共同推動舉行,我負責在一樓大廳提醒前來的記者:記者會在九樓。第一次參與記者會,我看到整個流程的進行──主持人和來賓發言、被害人現身說法、記者問問題;這是一次特別的經驗。

其實我在一樓站了一個小時,聽說記者會也曾有記者未到的情形,但仍要把流程跑完;二點鐘開始,與會者集中在二點十分進來;最後我進電梯時,記者會流程照理應該開始二十分鐘,剛好有位記者也進來;他說我是來採訪的,我說我是來幫忙的;他說我遲到了,我說是呀,應該開始有一段時間了,不過大家都姍姍來遲。入會場後,我發現我旁邊的攝影記者氣定神閒的在看報,完全不理會前面發言,一看到黃乃輝拿起麥克風說話,就拿起相機拍了照。而主持人也不斷的「暗示」記者會的最高潮,即是受害人現身說法,等受害人一出場,所有人立即精神來了、蜂擁而上,當然那位看報攝影記者也立刻前去卡位。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十八歲的某天,在銀行當實習生的我,正將顧客印鑑的紙本掃描至電腦成檔,私人章、公司章、清楚的章、模糊的章、蓋的好的章、亂蓋的章…一張紙卡代表一個人的身份,有幾千個人的身份認可扛在我肩上,但我厭倦這樣會得五十肩的工作。坐在二樓企金的地盤,這些愛和人拉咧的三十多歲業務們,不斷有一搭沒一搭和我亂聊,我說一直掃描印鑑的事情很無聊,浪費青春;當年五十幾年次的小主管不屑地回:「青春是值多少錢?」

電影【猜火車】+【迷幻公園】=【少年耶!安啦】。那些拍電影的人,很喜歡炫染青春,青春模式總是有個特立獨行的主角,或許帥氣,或許叛逆;但必然個性地吸引觀眾,他們的故事,是發生在你身旁知道的另一群人,你知道你不是這樣子乖張不聽話,在他們身上你也看不到有希望的未來,偏偏他們就是擺明只想這樣違逆常理。可是他們卻是電影主角,循規蹈矩的你,只是旁邊伴讀的同學或在等公車排隊的人。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國片「熱帶魚」中,
綁匪指示到中正路交付贖款;
家屬準時到卻苦苦等不到,
綁匪也沒有看到家屬。大怒!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派對動物不是我,我不是派對動物。

大學念了五年(不是延畢,是因為念晚上的關係)
只去過三次PUB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了一年的蘭嶼行
在上個星期突然又茁壯萌芽
所以想到去年在山上和死小孩纏鬥的朋友
結果她們都回絕我這個邀約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下午四點多,冬日嚴寒離開了人們心中的陰鬱,暖暖光線不扭捏地直直舖躺在每個角落;我不客氣嚥了一塊不規則的黑巧克力,71%的濃度,口裡充斥著馥郁香氣,我稱為幸福。聽說吃巧克力時,腦中會分泌一種「戀愛」的感覺,我讀著包裝上的文案:深邃純粹的可可原味,令人驚艷的甘甜回韻,展現如鑑賞家般的獨特品味。這像似兩個情人,從相識戀愛到長守婚姻,迷情的愛戀到經營家庭的實務,夫妻相持一起面對現實難題,再回頭──不也是一段段令人難捨的回憶,獨享的甘醇口感。

「The story of us」這是本片的原名,其實這已不只是他們倆的故事;還包含他們的兒女、父母、朋友參與其中。很多時候,當兩個人以為分手只是兩人的事,卻是早已波及生活層面,想掩飾些什麼、想壓抑什麼?已被透視一清二楚,特別是夫妻,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刻印在孩子眼裡。很多夫妻離婚最大的難題會交付給孩子──要跟爸爸還是媽媽?知道一位單親家庭成長的女孩,小時候她如果在外看到別人和爸爸互動,回家後會立即躲著偷偷掉淚。

neve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